路徑 : 服務介紹 > 最新消息

2021-09-07 19:38 中央社 / 台北7日電
 
人權會主委陳菊表示,台灣早期因資源調配不均,人口往台北集中,房地供需嚴重失衡。政府要設法解決雙北居住需求與問題外,根本的解決之道,在於檢視及重新布局台灣整體產業發展。

國家人權委員會透過新聞稿指出,6日舉行「青年居住正義」座談會是「社會對話—人權Hub交流站」系列的第4場,邀學者專家、青年及關心租屋弱勢的社會團體,針對現行房屋市場的法規及政策,進行意見交流。

陳菊致詞時表示,台灣早期因為國家資源調配比重不均,青年就業人口不斷往台北集中,房地供需嚴重失衡、工作機會與薪資差距懸殊等問題,都跟區域發展不平衡相關。

陳菊強調,讓年輕人不必再擠向首都或大城市,而是留在故鄉或鄰近都市就業、圓夢,除了減輕雙北的人口、居住壓力,也能將人力回歸地方發展。政府要嚴肅面對,解決雙北居住需求與問題外,根本的解決之道,在於檢視及重新布局台灣整體產業發展。

陳菊表示,目前政府除了努力興建社會住宅外,今年6月修正通過住宅法,將社會住宅出租弱勢比率提升到40%以上;7月上路的房地合一稅2.0和實價登錄2.0,都是希望逐步改善人民居住權利,實踐居住正義。

陳菊說,目前台灣仍將社會住宅標籤化,以致於過去政府規劃社會住宅時,經常遭到令人遺憾的社區抗議,讓她感到很難過,顯示台灣在這方面的觀念與人權教育,還需要很大的加強。

監委王幼玲表示,聯合國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」明定,居住權是基本人權,但「都市居大不易」,目前實價登錄2.0看起來仍無法有效解決問題,需要大家共同努力。

監委葉大華說,政府應積極關心並解決學生宿舍與租屋的問題,過去曾經參訪荷蘭及韓國首爾的公共住宅,發現他們在政策上都會提供一定的比例給學生跟移工,值得台灣參考。

前台北市都市發展局長、居住正義改革聯盟發起人林洲民表示,2011年台灣社宅比例是0.08%,對比荷蘭的32%,荷蘭是台灣的400倍;但2018年台灣提升到0.194%,跟荷蘭的差距縮小到約165倍,這證明台灣有能力也有能量興建社宅。